团队成员平均行业经验 4 年以上;开发投入大,平均每周一个版本;测试严格,4000+ 自动化测试用例,多个场景 7*24 小时老化测试。具有 CMMI 3 级认证;通过三级等保、渗透测试。
支持动态派单、抢单(如机器人把更近的单抢走)、运单的重分派。支持灵活的动态拼单,支持边下边拼、取放混合,拼单速度快。运单支持边执行边修改(如优先级、目的地)。能抗住每分钟 1000+ 单、每天 10000+ 单运量。
与 M4 核心机制,如脚本系统、猎鹰任务等深度适配,应对复杂项目更自如,避免系统割裂问题。
完善的用户系统、权限管理、第三方登录、数据导出备份等功能。
内建多套派单、路径规划、交通管制算法。可根据场景大小等因素切换。自研多套 MAPF 算法,路径规划智能性大幅提高,能基本实现无解不开的死锁或无死锁(冲突)规划(各种类型的死锁目前仍是行业最难的问题之一)。支持单区域多车型 100+ 台机器人调度,单车型 300+ 台机器人调度(真实项目地图,非规整的、不全连通棋盘地图)。机器人平均移动距离相比上一代系统减少 30%。
控制更精准,预测更准确。相对于上一代调度,全面支持对不同车型速度、转弯速度、正倒走的规划和预测。具备绕障动态规划等能力。具备完备的货物方向控制功能。支持密集库位下的调度。
支持对派单策略(如派单顺序)、停靠策略、充电策略、库位管理、告警推送进行定制。以适应极特殊的业务场景。如白班夜班不同的充电方式。
机器人、地图等编辑都支持批量操作,大大提升效率。支持分组定制(如点位坐标)解决多车型一致性问题。支持快速禁用线路等诸多快捷操作。
界面风格现代,交互清晰,适配手机和平板,支持鼠标和触摸操作。支持在手机端修改地图和配置,极大方便现场作业。
整体支持一键导入导出,方便调试和分析。
在普通电脑上即可轻松支持上百台机器人的仿真。
具备强大的随机发单能力,支持分组发单、按业务线发单等方式。支持运单的导出和重放,模拟真实负载。
仿真真实度高:
支持门、电梯等设备仿真。
在与用户沟通的过程中,“智能性”是用户对调度系统最常见的诉求,即用户希望调度系统足够智能。“智能性”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词,甚至包含一些相互冲突的同义词。比如,有的用户期望的“智能性”其实是“功能强大”,因为她的项目很复杂,车型很多,业务很复杂,她希望不管什么类型的运输任务调度系统都能支持。
但另一部分用户期望的“智能性”主要是“易用性”,希望人做的事尽量少,更少的实施、更少的日常维护,最好门一关,调度系统和机器人能 7*24 连续工作,人一年都不需要去管一次。“功能强大”和“易用性”就是两个相互冲突、很难兼顾的词。
类似的,如果想得到“最优”的结果,一般要更大的计算量、更高的延迟、更贵的硬件需求。这与低成本是矛盾的。最后上述一切大都与“稳定”冲突。没有 100% 稳定的产品。功能越多越复杂,越难稳定。这不是一个单纯能力的问题,是科技发展阶段的问题。不是“人有多大胆,地有多大产”。
对于非专业用户,很难在项目开始前想清楚自己对调度系统的需求。在进行产品选择和相关决策时(比如规划业务流程、现场动线),容易决策有偏差,导致后续损失。特别是把一些事情“想简单”了,或者说太高估机器人和调度系统的智能性了。就像使用电脑或 Office 办公软件前,需要一个了解学习的过程。
在采购机器人和调度系统前,也最好尽量全面了解这个产品。否则,不管过于乐观还是悲观,最终受害还是用户自己 —— 是的,目前移动机器人和调度系统,没有那么智能,但也没有那么不靠谱。平衡好需求和产品能力,多数场景下移动机器人和调度系统都能满足客户的生产经营需求,得到比其他方式更优的 ROI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