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度系统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。其复杂性不仅受制于研发调度系统的厂商的能力,更受制于客户需求的复杂性,要求的高低程度,以及 —— 作为一个高科技产品 —— 背后基础科技的发展情况。
在与用户沟通的过程中,“智能性”是用户对调度系统最常见的诉求,即用户希望调度系统足够智能。“智能性”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词,甚至包含一些相互冲突的同义词。比如,有的用户期望的“智能性”其实是“功能强大”,因为她的项目很复杂,车型很多,业务很复杂,她希望不管什么类型的运输任务调度系统都能支持。
但另一部分用户期望的“智能性”主要是“易用性”,希望人做的事尽量少,更少的实施、更少的日常维护,最好门一关,调度系统和机器人能 7*24 连续工作,人一年都不需要去管一次。“功能强大”和“易用性”就是两个相互冲突、很难兼顾的词。
类似的,如果想得到“最优”的结果,一般要更大的计算量、更高的延迟、更贵的硬件需求。这与低成本是矛盾的。最后上述一切大都与“稳定”冲突。没有 100% 稳定的产品。功能越多越复杂,越难稳定。这不是一个单纯能力的问题,是科技发展阶段的问题。不是“人有多大胆,地有多大产”。
对于非专业用户,很难在项目开始前想清楚自己对调度系统的需求。在进行产品选择和相关决策时(比如规划业务流程、现场动线),容易决策有偏差,导致后续损失。特别是把一些事情“想简单”了,或者说太高估机器人和调度系统的智能性了。就像使用电脑或 Office 办公软件前,需要一个了解学习的过程。
在采购机器人和调度系统前,也最好尽量全面了解这个产品。否则,不管过于乐观还是悲观,最终受害还是用户自己 —— 是的,目前移动机器人和调度系统,没有那么智能,但也没有那么不靠谱。平衡好需求和产品能力,多数场景下移动机器人和调度系统都能满足客户的生产经营需求,得到比其他方式更优的 ROI。